牛蒡茶网

牛蒡茶的功效与作用,炒牛蒡子、牛蒡根的功效与作用好处!

牛蒡功效与作用——位艮消水利左升,辛散上热苦降气

2021-01-31 01:19分类:牛蒡的功效与作用 阅读:

 

【性味】辛、苦,寒(古有温之说)

【归经】归肺、胃经

 

牛蒡植株一体有两种药物供给药房——牛蒡子、牛蒡(根)。在我们之前写木蝴蝶的时候,提到的四色喉科秘方中牛蒡子可作为“黑色”的代表,同治咽喉之疾。在很多餐厅会给客人冲泡的“牛蒡茶”,就是用牛蒡根为料,让客人饮食之余不会上火、喉咙得以滋润。

 

图片来自网络

 

中药书中记载,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、宣肺透疹及解毒利咽的功效,多用于风热感冒、咳嗽痰多、麻疹、风疹、咽喉肿痛、痄腮丹毒以及痈肿疮毒等病症;而牛蒡根,除清热解毒、疏风利咽之效、兼治牛蒡子所对之病症外,还可用于脚癣和湿疹。

 

籽为整体植株的全息,而根则为植株的“艮”位、汲水、为整体植株提供“地气”的滋养。相信今天的格物分析,会很有意思。

 

 

 牛蒡的生长环境和生理(产地与格物)

 

 

牛蒡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,同时其作为长日照植物,要求有较强的光照条件。喜温暖湿润气候,多野生于山坡、山谷、林缘、林中、灌木丛中、河边潮湿地、村庄路旁或荒地,海拔750-3500米。另,牛蒡为喜肥作物,栽培时应选择土层深厚、土壤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向阳地块。野生牛蒡,广布欧亚大陆。

 

图片来自网络

 

肉质根、垂直入地生长(禀水土之冲气,长居“艮位”),深长可达50cm及以上,因为根深故,耐寒、耐热性颇强。根吸水、收肥(行使“艮”之本性),为整植株提供“地气”之养,也提示其入药可行人体肌肉筋膜(土性)之间、起到吸水收湿的作用。(直观可见下图)

 

图片来自网络

 

图片来自网络

 

一般来说,根深至20cm以上,土壤温度的寒热变化已经不大(见下图 有没有奇怪的知识增加了的感觉?)。这也是牛蒡植株可以耐寒热的原因,遇到极端天气时地面部分耐寒力弱、枯萎损坏,但根可存活,只要遇春生发、天气回暖之时,又可凭根发芽。

 

图片来自MOOC网课《农业气象学》

 

在根部往上看,见其茎直立,高可达2米,粗壮(茎为“震”,粗壮且分支多,意为疏通及生长力强),基部直径达2厘米,通常带紫红或淡紫红色(入血分)。

 

图片来自网络,为初生之根茎叶

 

镜下可见其叶、茎上分布有很多黄色的小腺点,里面多含芳香油、可挥发物质。基底部所生叶宽大,新生和接近花处的叶相对较小。叶片向阳面为绿色或暗绿色,具疏毛,而背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(叶片为巽,带毛为兑,“巽、兑”为出入之口,其疏水、疏风之效来源于此)。

 

图片来自网络

 

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(为顶生离位之花,意对应人之头顶),排列成伞房状,总苞球形,苞片多数,覆瓦状排列,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花小,红紫色(散入血分),均为管状花。

 

图片来自网络

 

花果期6-9月,整果摘下晒干后可打出多量果实,这就是我们的中药——牛蒡子。

 

图片来自康美中药网

 

牛蒡子为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,两侧压扁,浅褐色,有多数细脉纹,冠毛多层。入药时已经清理干净冠毛。其果瘦,富“乾”性,携带着全植株的“全息信息”——肉根“富艮”、茎粗色紫“震、血分”、叶大带毛利于“巽兑出入、走皮毛”、花顶簇生且色紫红“离位、散意”。(艮、震、巽、离四卦位,即为人体的左升之路,也是物质转化为能量的通路,也是气带津上行之路)

 

图片来自网络

 

再结合牛蒡子的性味“辛、苦”的辛开苦降,我们可知其可深入肌肉脾胃的深处汲水、入血疏通经络、发散皮毛热气、帮助肺的呼吸(出入)、散头部血中热气等作用。牛蒡根,作用则更向下,位于艮、倾向于深入肌肉脾胃深处的汲水散热之用。

 

 历代文献评述按

注:引用均来自各文献,可有查证。

 

古医家对牛蒡子的格物

 

 
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味辛,性温无毒,入十二经……按∶《主治秘诀》及东垣皆云,牛蒡子辛温,故能入十二经而通散也。

《冯氏锦囊秘录》:至秋而成,得天地清凉之气,故味辛苦平无毒。辛能散结,苦能泄热,入手太阴、足阳明经,乃散风清热,解毒清利咽喉之圣药。痧症始末之必需,血热痘疹之要品。

《本草求真》:凡人毒热之结,多缘外感风寒,营气不从,逆于肉里,故生痈毒。牛蒡味辛且苦,既能降气下行,复能散风除热。(深得表里两解之义)

《本草便读》:三月生苗,初夏开花,至秋结子,故其子得秋金之气。辛胜于苦,性平,专治肺病,兼通于肝,宣散润降,均擅其长,一切咽喉痘疹诸病,凡属于肺者,皆可用之。

 

 

 

 

按:总结古人的格物,牛蒡得天地清凉之气,其籽得秋金之气,辛开散结散风清热,辛大于苦,苦能泻热,清利咽喉、血热痘疹之要品,表里两解、宣散润降,治肺通肝,能入十二经而通散,尤入手太阴肺经、足阳明胃经。均符合我们上文对牛蒡的格物。

 

其中痧症,为指感受时令不正之气,或秽浊邪毒及饮食不洁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病证。痧症始末之必需,临床可供参考。

 

关于用法

 
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主风湿瘾疹盈肌,咽喉风热不利,诸肿疮疡之证,腰膝凝滞之气,润肺止嗽,散气消痰。

《本草备要》:捣和猪脂,贴疮肿及翻花疮(肉翻出如花状)。

《冯氏锦囊秘录》:主治(痘疹合参)润肺金而退风热,利咽膈而散诸肿,治喉痛散结气,发痘凉血,助药行浆,解阳明热毒。凡痘红紫热盛便闭者最宜。

《医学入门》:辛疏风拥,头面目齿咽喉肿,皮肤疮疡筋骨挛,补中止渴消痰壅。

《外科全生集》:生捣涂,消一切痈毒,涂软一切坚肛。入烂孔,拔毒生肌。入膏,贴痈疖。煎汤,洗杨梅等毒。去毛敲损,治黄胆脾湿。

《药鉴》:合气与味,又治腰膝凝滞之血。

《玉揪药解》:发散风湿,清利咽喉,表隐瘾疹郁蒸,泻气臌水胀,历节肿痛之症。

 

按:治法之中,捣合猪脂外敷疮肿和翻花疮,是用于阳明热毒带水肿之象,同此象者,还有头面目齿的阳明肿毒。其中《医学入门》提及的“补中止渴消痰壅”及“筋骨挛”,功用很像“土茯苓”,同理故,这些功效里如用牛蒡根则更强。

 

去毛敲损,是指牛蒡子去冠毛、敲碎,煎汤内服能去黄疸脾湿。另,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中“腰膝凝滞之气”,以及《药鉴》中“治腰膝凝滞之血”、《玉揪药解》中“泻气臌水胀,历节肿痛之症”(关节水肿、气分),在治疗腰腿疼痛方面,临床参考价值很高。

 

关于禁忌

 

《本草备要》:性冷而滑利,痘症虚寒泄泻者忌服。

《冯氏锦囊秘录》:通肌滑窍,多服则内动中气,外致表虚。如病后气血虚弱,用之反致耗散真元。若出疹不快而泄泻者,尤忌之。痈疽已溃者勿服。

 

 

 

 

按:牛蒡子富禀金性,性寒;牛蒡植株为利左升、泻水湿、开散上热之品,长期服用可以因调动艮位之能、促进物质转化为能量太过,而至消耗肾精、动中气,以至于耗散真元,这与“蒲公英”的禁忌异曲同工。

 

痘症虚寒泄泻者,出疹不快而泄泻,痈疽已溃者,忌。

 

总结牛蒡的特性

牛蒡植株之果瘦,富“乾”性,携带着全植株的“全息信息”——肉根“富艮”、茎粗色紫“震、血分”、叶大带毛利于“巽兑出入、走皮毛”、花顶簇生且色紫红“离位、散意”。(艮、震、巽、离四卦位,即为人体的左升之路,也是物质转化为能量的通路,也是气带津上行之路)

结合牛蒡子的性味“辛、苦”的辛开苦降,我们可知其可深入肌肉脾胃的深处汲水、入血疏通经络、发散皮毛热气、帮助肺的呼吸(出入)、散头部血中热气等作用。牛蒡根,作用则更向下,位于艮、倾向于深入肌肉脾胃深处的汲水散热之用。

总结古人的格物,牛蒡得天地清凉之气,其籽得秋金之气,辛开散结散风清热,辛大于苦,苦能泻热,清利咽喉、血热痘疹之要品,表里两解、宣散润降,治肺通肝,能入十二经而通散,尤入手太阴肺经、足阳明胃经。均符合我们上文对牛蒡的格物。

去毛敲损,是指牛蒡子去冠毛、敲碎,煎汤内服能去黄疸脾湿。另,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中“腰膝凝滞之气”,以及《药鉴》中“治腰膝凝滞之血”、《玉揪药解》中“泻气臌水胀,历节肿痛之症”(关节水肿、气分),在治疗腰腿疼痛方面,临床参考价值很高。

牛蒡子富禀金性,性寒;牛蒡植株为利左升、泻水湿、开散上热之品,长期服用可以因调动艮位之能、促进物质转化为能量太过,而至消耗肾精、动中气,以至于耗散真元,这与“蒲公英”的禁忌异曲同工。

痘症虚寒泄泻者,出疹不快而泄泻,痈疽已溃者,忌。

郑重声明:喝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,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上一篇:食药皆宜话牛蒡

下一篇:牛蒡:形似山药,性比人参!

相关推荐


推荐阅读

关注我们

    牛蒡茶网
返回顶部